辅助生殖服务进医保迎“加速度”,落地还面临哪些挑战?对行业非利好?
(辅助生殖服务进医保迎“加速度”,落地还面临哪些挑战?对行业非利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魏笑深圳报道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提到,考虑医保、生育保险基金的可承受能力,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群体增多,目前基于辅助生殖医疗费用开支较高,相关群体自费压力较大;高自费压力也导致我国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较低。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中国不孕率16.9%,而辅助生殖渗透率仅7.9%,远低于美国的31.2%。
行业普遍认为,如果辅助生殖相关技术医疗费用能纳入医保,或有效缓解需通过技术手段备孕家庭的经济压力,提高不孕不育患者的辅助生殖意愿,一定程度上促进人口出生率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锦欣生殖首席战略官段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从妇产科医生的角度来讲,分娩镇痛或者辅助生殖进医保是好事,其有助于解决生育困难问题,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此外,平安证券认为,辅助生殖项目进入医保,将推动行业加速发展。但段涛指出,尽管辅助生殖项目进入医保或将推动行业发展,但进入医保可能面临集采降价的问题,所以是否利好相关产业还需进一步观察。
为何要纳入医保?
辅助生殖技术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重要方法,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帮助不孕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IUI)、配子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其中应用最广的是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IVF)。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12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50‰,出生人口连续三年滑落,出生率为1952年该数据存在以来最低。
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群体增多是其中原因之一。据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的12%-15%左右,不孕不育者约有5000万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到2023年我国不孕不育的人群占比将达到18%。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基于辅助生殖医疗费用开支较高,相关群体自费压力较大。根据《中国高龄不孕女性辅助生殖临床实践指南》测算,女性在35岁及以下时,平均需要3个治疗周期成功活产,单次取卵周期价格约3.3万元-4.2万元,35岁以上的女性则需要更长周期。意味着育龄女性成功活产一次至少需要花费10万元,甚至更多,而医院门诊报销有每年2万元的封顶线,超过则不予报销。
高自费压力导致我国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较低。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中国不孕率16.9%,而辅助生殖渗透率仅7.9%,远低于美国的31.2%。
平安证券指出,目前我国IVF单周期价格一般在4万元,渗透率约为7%,与美国超过30%的渗透率相比,仍然较低。较高的价格使得一些中低收入人群对辅助生殖项目望而却步,导致辅助生殖渗透率提升的速度较慢。随着未来辅助生殖项目进入医保,将会提高患者的可及性,有望推动需求端的快速释放,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如果辅助生殖相关技术医疗费用能纳入医保,或有效缓解需通过技术手段备孕家庭的经济压力,提高不孕不育患者的辅助生殖意愿,一定程度上促进人口出生率提高。
东吴证券朱国广团队研究指出,2020年我国辅助生殖IVF市场规模约330亿元,2016-2020年CAGR为14.1%,预计2023年达504亿元,2021-2023年CAGR约16%。随着大众对辅助生殖的认知和接受度上升、生育政策放宽等,国内辅助生殖市场有望持续扩张,预计2023年IVF取卵周期数达132.6万例。
目前我国尚未将相关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的主要原因为何?段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医保实际是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以分娩镇痛为例,受保守观念影响,许多人认为其属于消费型医疗,更像是一种奢侈品而非基本医疗需求。不过现在普遍的共识是,“分娩之痛”不仅不是“必要的”,而且是人类所能感受到的最高级别的疼痛之一,所以将镇痛分娩视为一项基本需求。
湖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文赛勇曾指出,除了公众存在认识盲区,医院也缺少相应的人力资源和动力,分配到这件“吃力不讨好”的服务上。“开展一次无痛分娩需要2000元左右,700~800元可以通过麻醉等方式进行医保报销,还有1200多元需要医院补贴,做一例亏一例。”
此外,开展分娩镇痛最佳模式是麻醉医生24小时进驻产房,但这意味着需要大量麻醉医生。据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副会长黄文起介绍,目前全国有麻醉医生8.5万多名,缺口约为30万人。
多地也在积极为相关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做准备。例如今年2月,北京市医保局、卫健委、人社局发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对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等5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进行了统一定价,并将其中16个项目纳入甲类医保(仅限门诊),项目价格从180元到5050元不等。其中,单项价格最高的是胚胎单基因病诊断技术,为5050元/每个胚胎。
据悉,在医保三大目录中,医保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乙类”所对应的药品和诊疗项目的报销范围有所不同。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高的药品。甲类项目全额纳入报销范围。乙类项目需要个人先行负担部分费用,其余费用纳入报销范围。
5月,浙江省医保局发布《关于支持“浙有善育”促进优生优育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扩大生育保险支付范围。制定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治疗不孕不育的辅助生殖相关技术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适时将其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
进医保落地有何困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北京上述生殖辅助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相关政策已暂缓实施。
据悉,今年4月有网友咨询该政策的落地情况,据北京回复称,“经核实,根据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相关规定,按照国家医保局要求,我市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工作暂缓执行。目前,国家医保局正在对相关政策进行统筹研究,我市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对此,段涛指出,首先,该问题较为复杂,应该由国家统一统筹协调,而不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其次,在具体执行层面,北京并没有制定相关政策细则,因此可能导致落实较为困难。
此外,段涛认为,从专业角度来看,北京相关政策并不是那么合理。“因为被纳入甲类医保的16个项目中包含很多三代试管婴儿相关的高级技术,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相对复杂,价格也较为昂贵,但实际使用量并不多。”
据了解,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也被称为“胚胎移植前遗传学诊断”,其能排除基因缺陷,对付遗传疾病。以地中海贫血为例,夫妻双方如果都是地贫基因携带者,那么有1/4的几率生出重症地贫的孩子,同时也有1/4的几率生出健康的孩子,此时需要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即胚胎移植前遗传学诊断,挑出健康的胚胎移植到女性的体内。
实际上,我国试管婴儿相关技术使用量较为有限。据《中国辅助生殖政策分析2022》报告指出,不孕不育患者中,需要辅助生殖的患者群体只是小部分,只有不到20%需要辅助生殖,80%以上患者只需要常规治疗就可怀孕。
因此,段涛认为,如果要把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那么仅需要常规治疗的大部分不孕不育治疗更应该纳入医保,因为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原则就是“保基本”。“如果辅助生殖项目要纳入医保的话,那80%的常规治疗也应该纳入医保。从覆盖面角度来看,应该先解决不孕不育的问题,因为80%的患者仅需进行常规的不孕不育治疗,并不需要一开始就进行试管婴儿等昂贵项目,所以基本顺序不能搞反。”
此外,解决支付问题也很关键。段涛指出,“其实我国医保盘子每年都是不够的,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再增加一项可能导致医保负担更重。此外,对医院来说,将辅助生殖相关项目纳入医保会占用医院其他科室的医保盘子,蛋糕就那么大,其他科室能报销的就会减少。”
在此方面,商业保险或可助力。泰康在线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商业保险公司在辅助生殖领域具有强烈意愿,需要与社保做好生育费用报销的衔接,进一步缓解患者的自费支付压力。
此外,异地医保如何报销也是问题所在。“中西部地区能够提供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很少,因此,患者只能往北京上海等地跑,但医保报销问题还有待解决。”段涛称。
平安证券认为,辅助生殖项目进入医保,将推动行业加速发展,下游的医疗服务企业将率先受益。我国辅助生殖用药市场仍然为进口主导,若未来药品市场进行集采,则有望推动市场竞争格局重构,从而为国产药企带来机会。
Wind数据显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辅助生殖概念股共计22家,业务涵盖不孕不育治疗、辅助生殖基因技术、辅助生殖医疗服务、孕激素类药物等。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相关产业的影响,段涛指出,尽管辅助生殖项目进入医保或将推动行业发展,但进入医保可能面临集采降价的问题,所以是否利好相关产业还需进一步观察。
“从妇产科医生的角度来讲,分娩镇痛或者辅助生殖进医保是好事,其有助于解决生育困难问题,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段涛称。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内容
- 上海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优化调整 旨在激活人才购房需求
- 2022年居转户网上申办具体操作流程
- 2021上海落户对于社保和个税缴纳的要求
- 在江西退休后户口转到上海,可以享受上海的养老金吗?
- 上海顺利落户VS坎坷经历的差距在哪?
- 上海居转户难?难在哪里?如何可以顺利通过呢?
- 交满10年社保,是各地非户籍参保人在当地退休的必要条件之一
- 上海居转户注意了,历年社保基数你需要了解
- 社保关系转移怎么办理?答案在这里
- 上海离职人员,避免社保断档,怎么自己续交?
热门文章
- 上海缴满10年社保,再转到其他省份,可以按上海的退休金发放吗?
- 异地申办优待证,需提供社保缴费证明,有的需要另两样材料
- 半价优惠落户上海!这个最便宜的落户方式你知道吗?
- 个人住房公积金如何从上海转移到外省?
- 想落户上海,但是公司总是按最低社保缴纳,怎么办?
- 2019上海居转户申请条件&详细材料清单
- 临港发展新形势,前景明朗,落户上海新选择
- 上海居转户个税缴纳问题,上海落户个税缴纳要求?
- 医保个人账户的钱能给家人用了,赚还是亏?
- 上海户口对沪漂们来说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最新文章
- 厉害了!千万别小看深户,在深圳没它真不行!
- 2022年!落户深圳还有机会吗?
- 深圳福田区支持私募政策调整:最高千万元落户支持等暂缓执行
- 一篇文让你彻底搞懂香港身份&内地户口的关系!
- 好消息!深圳全市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可以提取公积金啦
- 办理深圳户口最爱问的8个问题
- 入户深圳福利来了,你确定不领取吗?
- 深圳先进院、深理工这些学子就业去向明确 近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
- 深圳成人教育学历对入户的帮助
- 42位人才入围!深圳今年第三批次领军人才住房补贴名单出炉
推荐资讯
- 2022年,深圳入户最新政策需要什么条件(落户条件新规定)
- 中建二局二公司总部落户深圳
- 腾讯&深圳大学“实战化”人工智能本科班迎来首届毕业生,超9成学生已落实去向
- 非深户可以参加深圳成考吗?
- 深圳“才市暖阳”公益招聘应届毕业生专场上线,持续至12月
- 不看不知道,原来你可能已经符合条件入户深圳了?
- 2018年入深户,需要准备什么材料,这点千万不能马虎
- 超生了先别慌,有了这些证明也能入深户
- 深圳一次性推出近万套公租房
- 入深户更容易了,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大幅增加落户规模!